客服热线:05704232298

为胡萝卜种植注入新生机

   2023-10-10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郝凌峰 170 0
核心提示: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驻守学生正在大棚查看胡萝卜生长情况。 姜妍 摄  在山东省莱西市店埠镇双河村,一方水泥铺就的小小院落是

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驻守学生正在大棚查看胡萝卜生长情况。 姜妍 摄


  在山东省莱西市店埠镇双河村,一方水泥铺就的小小院落是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所在地。今年研究生二年级的王海兵是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的新任院长,她与其他8名研究生同学一起,常年驻守在小院,做科研、搞培训、指导当地胡萝卜种植。


  作为胶东半岛地区最大的胡萝卜产区,店埠镇有胡萝卜种植户7000余户,年总产量达30万吨。随着当地胡萝卜产业的不断发展,不少问题也逐年显现,种植户忧心忡忡。2019年,青岛农业大学(以下简称青岛农大)的师生来到这里,建科技小院,做科研生产,跟当地乡亲们共同开启一场围绕胡萝卜的科技兴农行动。


  


  “小院”进村,打响胡萝卜“保卫战”


  店埠镇有着近30年的胡萝卜种植历史,作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胡萝卜产业每年可为当地增加收入10多亿元。“我们镇南部都是肥沃的黑黏土,而且有大沽河流过,非常适合胡萝卜生长,出产的胡萝卜颜色偏红、甜度高、条型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店埠镇镇村建设与文化服务中心主任于忠成向记者介绍。小小一根胡萝卜,关系着当地群众的钱袋子。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店埠镇胡萝卜种植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产业转型之际,胡萝卜需要更高的质量和产量,光凭借自然优势已经不够,必须借助技术力量。


  “施肥量一年比一年多,投入成本一年比一年多,但是胡萝卜产量却没能上去,甚至品质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于忠成告诉记者,因为市场需求大,不少种植户为提高产量,加大了化肥投入,加上管理方式不当,导致土壤板结严重,小镇胡萝卜种植陷入困局。


  2019年,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正式入驻店埠镇双河自然村,青岛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延玲副教授带领一批研究生在村里扎下了根。全面调研当时胡萝卜的种植情况后,师生们深入挖掘限制胡萝卜产量和品质提升的关键核心问题,引进单项技术,并创新集成胡萝卜绿色发展技术体系,直接将科技示范田建在农民地里。


  “我们主要从‘土、水、肥’三方面进行优化,建立了有机替代地力提升与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效统筹管理关键技术示范田,并指导农户进行养分优化管理,按照胡萝卜的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供应规律,从时间和数量上进行精准控肥,做到科学合理、高产高效。”陈延玲介绍。通过科技小院的试验示范,胡萝卜实现节肥15%,灌水量降低20%,产量提升了17%,次品率从原来的20%以上降至5%以下,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店埠镇前后屯胡萝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茂岳是第一个尝试科技小院成果的种植户。“按照科技小院帮我建立的种植技术规程操作以后,现在肥料投入减少了一半,产量还上去了,而且胡萝卜的条型、颜色、口感都大大提升,质量更好了。”李茂岳高兴地说,“普通种植户的一亩胡萝卜售价是5500元左右,顶多6000元,但我的地出产的胡萝卜因为质量好,能卖到每亩7000元。”


  如今,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已经成为推动当地胡萝卜生产高质量转型的重要动力,小院输出的科研成果已辐射到全镇5万余亩胡萝卜种植基地。此外,当地农民在镇外发展蔬菜产业近4万亩,也陆续采用该小院的研究成果。


  


  乡村课堂,年轻娃教“老把式”种地


  科技小院既是科技助农、产业开发的基地,也是科普教育、人才培育的平台。在店埠镇双河村村委会,种了半辈子地的老乡们围桌而坐,认真听着年轻的青岛农大学生讲课,过程中还有时不时的提问和交流。年轻学生给种地“老把式”讲课,这在双河村已经成了常态。


  “以前觉得他们年轻娃娃啥也不懂,但是这两年下来,他们不仅带领我们更新胡萝卜种植技术,平常还帮我们测土壤、治病害,解决了很多种地时遇到的难题,我们现在特别相信他们,有空就跟着学学种地的新法儿。”双河村村民张瑞芝笑吟吟地告诉记者,只要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开课,她得闲就会来听听。


  “我们通过田间党校、夜间培训等形式,对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进行技术培训。对于没有时间参加线下培训的农户,我们会通过短视频、科普传单等形式,把技术送到他们手上。”陈延玲介绍。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成立至今,先后组织田间党校、夜课堂等农业技术培训20期,开展培训会培训人数2000余次,线上直播发布科普视频10余期,惠及5万余农民。如今,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依托店埠胡萝卜优势产区,实现产业和教育真正融合,已逐渐形成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新模式,搭建起了一个“政产学研用”的综合服务平台。


  


  教学相长,“小院”兴农也育人


  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不仅帮助店埠镇实现了胡萝卜种植大面积高产高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也让青岛农大学生在技术助农生产过程中获得成长,从书本理论学习走向实践成果收获。


  “出门就是试验田,回来就进实验室,乡亲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也会随时来问我们,有不少问题是书本上没碰到过的,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自主去研究学习和向老师请教,这种边学习边帮助乡亲们的过程让我收获很大。”赵颖是青岛农大2021级硕士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她就跟着导师在胡萝卜科技小院里开展研究。扎根地头生产的两年,让赵颖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渐渐转变成一个对乡村充满感情、对土地充满责任的农业科研奋斗者。


  去年,赵颖所在的小院团队荣获全国农科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案例一等奖。今年5月份,她将科技小院院长的接力棒交到了师妹王海兵手里,与此同时,小院也迎来新一批研究生入驻,青春的汗水继续在乡村土地上挥洒。


  “选种、配肥、整地,帮助农户解决日常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村调研、入村培训、一对一入户指导、制作科普短视频……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但是我们感觉特别充实。”刚刚接任院长的王海兵虽然对不少事情还略显生涩,但是一股子干劲儿十分火热。


  在科技小院,青岛农大师生将“零收费、零门槛、零时差、零距离”贯穿于科技服务与实践的全过程,对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技术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育了众多“土专家”,也孕育了一大批未来的农业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莱西胡萝卜科技小院已累计培养12名硕士研究生,扎根小院的同学们全部被聘为青岛市科技特派员。


(责任编辑:郝凌峰)
下一篇:

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上一篇:

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做加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