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704232298

“强”农业 “美”农村 “富”农民

   2022-01-06 百度 237 0
核心提示:“强”农业 “美”农村 “富”农民

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新品种新技术助力农业丰产丰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2021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抓实抓细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优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眼下虽处农闲时节,而在普兰店区四平街道顾家村400多个樱桃大棚里,美丽的樱桃树花开正旺,再有两个多月时间,这里的设施樱桃将陆续上市,并为当地果农带来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顾家村地处丘陵地带,早些年,这里种植的多是些老旧果树,产量低、效益差,曾是远近有名的穷村。在政府做大做强优质特色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很多村民挖去产能低效的老果树,陆续盖起了樱桃大棚。目前,大樱桃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顾家村的变迁是大连市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市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这一核心,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推动渔业、水果、畜牧等优势产业走向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道路。

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同时,我市因地制宜,积极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扎实推进现代果业发展,扶持和引导水果生产向规模化、特色化、设施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大樱桃、苹果、桃、草莓、蓝莓产业在大连不断壮大,“五朵金花”全面绽放之势已然形成。大樱桃、苹果、桃、草莓、蓝莓面积分别为35万亩、52.8万亩、34.5万亩、12万亩和2.13万亩;产量分别为26万吨、75.7万吨、45.3万吨、11.7万吨和1.6万吨。

政策层面,不仅出台30多项扶持政策,还积极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推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向特色农业集聚,在各级政府资金、政策的支持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驱动下,农民发展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先后组织制(修)订《大樱桃日光温室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10余项,筛选、整理国家、行业标准20余项,形成了以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为主体的产品生产标准体系。推广果园生草、防风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提质增效技术20余项,应用优型节能日光温室、硫磺熏蒸器、防风网等新设施、新装备10多种,不断提升果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树种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市场好、效益高的特色品种成为发展主攻方向,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

经过连续多年改革实践,大连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42万亩,产量174万吨,产值160亿元,水果总体生产规模居全省首位,做大做强的大连水果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海洋牧场建设是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市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将其纳入科技重大专项、引进人才计划等支持重点。目前,大连市海洋牧场面积达500万亩,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2处,位居全国首位。通过海洋牧场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内海洋生物资源量增加30%以上,主要经济品种产量提高20%以上,海洋资源的恢复达到了预期效果,大大增强了海洋牧场发展后劲。

大连市还把增殖放流作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2亿多元,累计放流各类苗种150亿尾以上,放流规模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增加捕捞渔民收入约20亿元,直接投入产出比达1:10以上。

优质的海洋生物种质资源是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十三五”期间,大连市先后投入以奖代补资金200万元用于水产原良种场创建及水产新品种认定奖励,已建成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4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26家,通过国家认定新品种6个,有效奠定大连市海洋牧场种业基础。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和加工流通体系,高标准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畜禽产品消费需求。目前,大连已培育包括“韩伟”在内的40家畜牧产业龙头企业,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如“金字塔”猪肉、“姐妹厨房”“欣城”肉鸡、“咯咯哒”“洪家”鸡蛋 、“三寰”“心乐”牛奶等,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畜牧业已经成为大连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16.5万吨,畜牧业产值21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23%。

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还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庄河市兰店乡石山村党总支书记孙永壮告诉记者,过去三年来,石山村已完成全村10个自然屯硬化面积30000余平方米,其中,2021年完成13000余平方米,极大改善了石山村群众的交通状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据统计,我市村内道路硬化总需求量为7800万平方米,截至“十三五”期末,已建设完成3800万平方米,仍有约4000万平方米缺口。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动,计划“十四五”期间实施村内道路硬化2000万平方米,逐步解决农民群众出行不便问题,其中,2021年决定投资4亿元,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400万平方米,列入大连市15项重点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21年实施村内道路硬化400万平方米”任务已全部完成,进一步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市5个涉农区市县、75个乡镇、325个村的26.2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近年来,我市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切实把农村改厕建成农民群众满意受益的放心工程。2019年至2020年,累计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8.1万座,农村如厕环境、卫生水平明显提升,96.3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牢固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理念,年初以来,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我市成立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专项工作组,采取查阅档案、现场查验等方式,进村入户,逐户逐座开展摸排,确保情况明、底数清、不留死角。对照“不能用、不好用、不愿用、不会用”四类问题,持续开展四轮排查整改工作,累计排查问题厕所9325座。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厕所,按照“不漏一户、建立台账、一厕一案、清零销号”的要求,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

为巩固和拓展农村改厕成果,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制订出台了《大连市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厕所管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从今年开始,将包括39.9万座使用财政资金改造在内的符合无害化管护标准的农厕全部纳入后续管护范围,确保实现“坏了有人修、满了及时掏、粪污有去处”的长期运维管护目标。按照指导意见,我市将2009年至2020年使用财政资金改造的399568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以及农户自建、有管护申请且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户厕,一并纳入后续管护范围。“十四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利用中央、省、市相关资金2000万元,对农村户厕后续管护进行奖补,引导和支持县级政府做好管护工作。并探索建立村民主体、政府引导、财政补贴、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同时,继续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市农村累计出动人员42.3万人次,车辆4.6万台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2.5万吨、“三堆”1.8万个,村庄环境显著改善。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增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切实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民收入连续增长。2021年,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00元,同比增长10%左右。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到2020年底,全市128个低收入村全部退出摘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精神,加强乡村振兴系统建设,持续实施低收入村产业扶持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设立5年衔接过渡期,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实施原低收入村产业扶持政策,投入710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巩固提升项目,同去年相比扶持力度不减;投入5430万元扶持5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我市现有农村低保对象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由540元增加至580元,增幅7%,超过省定标准。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提升促进农村特别是低收入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极大促进了我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我市以扶持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为主,2019年扶持壮大集体经济181个村,2020年扶持壮大集体经济114个村。按照市级对每个“空壳村”补助50万元、薄弱村等其他村补助45万元的标准,县级对薄弱村等其他村每村配套投入5万元,累计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1.7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7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25亿元,市管党费投入1500万元,引导村党组织、村民、企业等投入社会资金500余万元。全市扶持的295个村中,已有231个村集体经济项目产生收益,收益总额达796万元,受益农村人口68万人,全市239个“空壳村”全部脱壳。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农机梦想家|村主任的农机“新梦想”

上一篇:

我区首宗“村建民用”设施农业用地项目成效显著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